電 話:022-86888900 86888901
手 機:15922120585 13502188418 13212215953
傳 真:022-26821277
經 理:朱法奎 朱良壘
郵 箱:tjtswy@163.com
地 址:天津市北辰區
2014年12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高達8685萬噸,遠高于11月份和去年同期的進口量,創造了1990年以來國內鐵礦石單月進口量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2014年全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達到9.325億噸,遠超2013年國內鐵礦石進口總量。于是乎,有境外媒體和相關機構便不失時機地拋出“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增長可能預示著中國對鐵礦石的潛在需求上升了”的言論。筆者認為,這只是國際礦商的一廂情愿,事實上,中國鐵礦石進口量走高并不意味著國內市場對鐵礦石的潛在需求上升。相反,我國對鐵礦石的真實需求已經飽和,并且正趨于下降。
首先,鐵礦石消費量的增長與下游需求不同步。為什么鐵礦石價格一降再降?很顯然,由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國際礦業巨頭鐵礦石開采成本低,近年來鐵礦石產量不斷快速增加,而我國作為世界鐵礦石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鋼鐵生產已經趨于飽和并轉而出現下降之勢,導致全球鐵礦石生產過剩,市場供應急劇增加。為了銷售、減少庫存積壓和維持正常生產,這些鐵礦石生產商不得不下浮銷售價格。不過,盡管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調,國際礦業巨頭們卻還是非常有利可圖的。所以,他們敢于降價,甚至也樂于降價。因為降低鐵礦石銷售價格,可以使生產成本較高的鐵礦石企業(尤其是中國礦企)獲利越來越小,直至無利可圖,而虧本經營的鐵礦石企業遲早將會被市場淘汰。這樣,國際礦山巨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獲得的利益也隨之增多,同時,其壟斷經營的可能性也加大。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達9.325億噸,比2013年增長13.8%,但進口金額下降11.8%。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我國鐵礦石原礦總產量為13.7億噸,同比增長4.8%。由于自9月份開始,國內鐵礦石原礦產量開始出現負增長(11月份原礦產量同比下降7.5%),預計全年國內原礦總產量同比增幅在2個百分點左右。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我國煉鐵生產總體表現為微增長,其中3月、4月、7月、9月、10月等月份生鐵產量均為負增長,全年累計生鐵產量為7.116億噸,同比微增0.5%;2014年我國煉鋼生產總體也表現為微增長,年產量為8.227億噸,同比增幅僅0.9%。
其次,商業促銷所帶動的消費不是真正的市場需求。2014年鐵礦石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統計測算,國產礦市場價格平均跌幅在35%左右,進口礦市場平均跌幅達到40%~50%。年初國內鋼鐵企業虧損面大增,鋼材即使降價銷售量也不會明顯增加,這是典型的需求飽和、供應過剩狀態。鐵礦石“買方市場”已然形成,鋼鐵企業很自然地對其采購價格進行“無情”打壓。一方面,他們在采購量上壓縮,通過多批次采購現貨資源,盡量減少庫存造成的資金質押;另一方面,他們逐步放棄價格偏高的國產礦資源,轉而大量采購價格適中、質量更好的進口礦資源,從根本上降低鐵礦石綜合入爐成本價,緩解企業虧損壓力。到年中時,國產礦在市場上已被擠壓得舉步維艱、難以運行,國內礦山企業虧損,不少礦選企業停產。到11月份,62%品位進口鐵礦石價格(普氏指數)曾跌至66.25美元的近年來最低點,較之年初的134.5美元,跌幅高達50.7%。由于國際礦商不斷降價“促銷”,我國鐵礦石市場需求量隨之被人為“放大”,因為盡管2014年12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市場環境及業內心態卻并沒有出現任何實質性的好轉。相反,隨之而來的卻是鐵礦石市場價格的快速下滑和低位運行,以及國內部分礦山的減產和停產;鐵礦石國內主要港口庫存量顯著上升(2013年國內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量多在7000萬噸至8000萬噸之間,而2014年鐵礦石庫存量則多在1億噸左右徘徊);下游鋼鐵產量并沒有因此而明顯增加,倒是鋼坯和鋼材價格在不停地走低。
再次,數據分析科學而不合理。查一查萬年歷可以發現,2013年、2014年及2015年連續3年的春節日期分別是2月10日、1月31日和2月19日。正是這種“春節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常規的數據分析嚴重失真。人們習慣性地“同比”表面上看是科學的、正確的,但由于實際工作日的不同,它可能會變得“不合理”。在這里,將2014年12月份的鐵礦石進口量數據與2013年12月份的數據進行“同比”是不合理的,而只有將其與2014年1月份的鐵礦石進口量數據相比才是更為合理的。在柱形圖上能夠很明顯地看到:高峰對高峰,“8685-8683=2”,月進口量僅相差2萬噸!增長率更是低至0.02%。還有一種比較合理的分析方法就是:將2014年12月份的鐵礦石進口量與11月份的進口量相加,將2014年1月份的鐵礦石進口量與2013年12月份的進口量相加,然后,將此二者進行“同比”,其結果也很能說明問題。合理的數據分析證明,我國鋼鐵市場對鐵礦石的需求已經飽和,并有輕微的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鋼鐵總產量(不包括具體品種,我國鋼材短缺品種有很多,每年還需要進口相當數量的鋼材)已經趨于飽和乃至過飽和。鐵礦石價格“腰斬”,鋼材價格“決堤”,等等,足以證明當前的市場局面的確如此窘迫。認為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增長可能預示著中國對鐵礦石的潛在需求上升的人們,該醒醒了:中國對鐵礦石的真實需求已經飽和,并且正趨于下降,現在中國鋼廠最大的希望是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進一步下降,而不是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加。消息來自:http://www.seguranca-informatica.net